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质量强省

中国质量(深圳)大会聚焦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

中国质量(深圳)大会聚焦提升质量治理能力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践

 

 

 

    12月5日至6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与窗口——深圳市,迎来全球质量的盛会——第三届中国质量(深圳)大会,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质量组织、企业界和学术界的600余位嘉宾齐聚鹏城,以“质量变革共享”为主题,共话国际质量发展趋势,共商全球质量发展大计。

  提升质量治理能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务委员王勇在深圳出席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并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勇指出,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完善质量工作体制制度,健全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治理能力,大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违法惩戒力度,促进质量监管服务上新水平;积极顺应消费需求升级,提高质量供给水平,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激发质量创新活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市场需要;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完善支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倡导卓越质量文化。深化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标准与认证认可结果互认,提升全球产业链、供给链质量水平,让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

  我国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在北京和上海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质量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质量(上海)大会致贺信,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反响。

  此次大会在前两届大会成功召开的基础上,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践,交流全面质量管理经验,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服务质量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战略,展示了中国质量发展成就,营造了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高质量的浓厚氛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

  与会嘉宾针对时下国际和国内关注的热点质量问题,进一步突出区域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质量管理创新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变革等重大课题,为加快质量变革提供现实解决方案。

  探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愿景在中国的实践

  12月5日下午的“大湾区与先行先试,推进区域高质量”分论坛上,各位发言嘉宾针对高质量发展路径发表了真知灼见。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在发言中表示,联合国2015年发展峰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设立了17大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球发展描绘了新愿景,为国际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届中国质量(深圳)大会设立大湾区与先行先试,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议题,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三大区域,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愿景在中国的实践。

  甘霖围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三条倡议:第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多重目标相互影响,重视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有利的举措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地区、更多人民;第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市场潜力,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世界分享中国区域发展机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第三,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一方面应加强国内合作,区域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深圳先行示范区和雄安新区建设都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囊括了港澳、内地11个城市,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赢得未来。特色区域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中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关城市和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互学互建,应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独特作用,全面推动港澳与内地的互利合作。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的永恒主题,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各国在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发展战略的同时,应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国际社会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有针对性的提供支持和帮助。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金昌在发言中表示,四十年前深圳特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深圳速度,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70年波澜壮阔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十年后雄安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区。接过接力棒的雄安肩负创造雄安质量、打造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重任。从深圳到雄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高质量发展,不同的历史背景承担的是同样的国家责任、时代使命。

  “营商环境是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反映在企业增长速度和企业密度上。”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大湾区与先行示范——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珺指出:“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将城市、区域之间已经形成共识的标准和规则条例,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很重要。”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推动产品质量、产业质量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成为该论坛的另一个热议话题。

  “从发展动能来看,效率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实现效率提升,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下,让我们更加紧迫地认识到,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安全。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发展,特别是深圳应如何实现创新引领,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李志坚长期关注。“创新的力度、产业转化的程度也要提高,还要让人才住得起、留得住。”李志坚表示,深圳在医疗、文化等更多软性服务方面还应尽快提升,并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生态系统。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深圳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多国外研发机构、创业者来到深圳,这将持续推动形成创新生态,从而推动产品乃至产业的质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