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吉林省知识产权 > 商标与地理标志 >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城甘草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3:00

介绍

  

  

  

  

  吉林省白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白城甘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概况

  (一)历史渊源。

  白城市位于松辽平原和科尔沁草原的交汇处,自古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草原,当地野生甘草也是这茫茫草原的一分子,被当地先民称为“甜草”。甘草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曰:“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相传,很久以前在白城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坐在家里等她丈夫回来治病,而丈夫一时又不回来。她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一把一把的草药,一包一包地往外发放,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们打发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烧火的地方有一大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咬上一口。觉得还有点甜,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小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又一一发给那些来看病的人说:“这是我们家老头留下的药,你们拿回去用它煎水喝,喝完了就会好病的”。那些早就等得着急了的病人们一听都很高兴,每人拿了一包药告辞致谢而去。

  过了几天,好几个人拎了礼物来答谢草药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愣住了,他妻子心中有数,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如此这般地小声对他说了一番话,他才恍然大悟。他问妻子给的是什么药,他妻子拿来一根烧火的干草棍子说:“我给他们的就是这种干草”。草药郎中问那几个人原来得了什么病?他们回答说,有的脾胃虚弱,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疼痛,有的中毒肿胀……可现在,他们吃了“干草”之后,病已经全部好了。

  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药使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又以其润肺功能治咳嗽多痰;不单如此,郎中又让它调和百药,每帖药都加一两钱进去,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一直沿用至今。

  据《白城地区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伯都纳荣盛和商号开业,主要经营甘草等中草药。到了民国15年(1926年)境内已有药铺143户,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奉天司令部专门负责进贡优质白城甘草。

  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等多种功能,为常用处方药,故又名国老。在我国,甘草主产于内蒙古、吉林、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河北、新疆等地。自1964年荷兰报道甘草提取物治疗胃溃疡有较好效果后,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甘草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证明,甘草除具有镇痛、镇咳、抗炎、抗溃疡、康变态反应等作用外,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病毒性肝炎、抗癌、抗艾滋病等作用。

  (二)产品知名度。

  1、白城甘草名称的由来。白城市是著名的“甘草之乡”,野生甘草储量非常大,据《白城市志(1986~1995)》记载:1988年《白城地区经济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洮北区甘草储量80吨;通榆县甘草储量40吨;洮南市甘草储量7111吨;大安市甘草储量120吨;镇赉县甘草储量100吨。80年代初,白城市洮北区农民马氏兄弟开始在大地种植甘草。到了1995年前后,洮北区附近的乡镇陆续开始种植甘草,并被周边地区引种,直至发展到全市。随着销售市场的扩大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加之白城市的野生甘草储量最大,所以,当地居民、采购商和医药企业都习惯的称当地产的甘草为:白城甘草,并逐渐传开。“白城甘草”有文字记载为1986-1995年版的《白城市志》第790页,1986-1995年白城医药保健、设备类主要出口商品数量表。

  2、白城甘草获奖情况。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医药学院、内蒙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研究院、白城农科院、白城林科院、白城农机院等科研院所联合,完成了《甘草综合利用深加工的工艺优化研究》、《甘草良种生产技术示范与产业化基地建设》、《吉林省西部甘草中草药丰产栽培技术》、《甘草及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研制》等项目研究开发。都取得了先进的创新成果。“吉林省西部甘草中草药丰产栽培技术”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草及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研制”获得白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310402726.3)。2015年4月,种植基地荣获《2014年度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称号。白城甘草以其特有的品质在第三届、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名牌产品,第二届、五届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中被评为金奖产品,2012年,荣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银奖。目前,白城甘草远销韩国和全国各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3、产品的销售情况。白城甘草具有根条粗大、均匀,外表平坦、纤维细长,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高、含水率低等特点,深受广大医药生产企业的喜爱。尤其是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对白城甘草更加情有独钟。据《白城市志》记载:1986年和1987年白城市仅向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出口甘草就达1817吨。目前,白城甘草的销售形成了以东北三省市场为基础,以韩国出口为中心,保持和发展国内市场的销售格局。并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等地都设有白城甘草产品直销机构。目前,白城甘草的棒草价格为每公斤20元,价格均高于其它地区甘草产品。据统计2014年,白城甘草在吉林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2%。目前,白城甘草年产量达到了近5万吨,产值达到了近15亿元。

  (三)产品发展状况。

  1983年,全市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农民不断更新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优良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化肥的合理使用、育苗等增产措施的应用,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前进步伐,特别是大连绿波白城甘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入驻白城以后,白城甘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渐提高。

  20世纪末至今,中国传统农业加快了向有机农业转变速度,开始了订单农业,有效地推进了现代有机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突出了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质量效益为中心。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白城甘草产业高度重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为保障,加快开发白城甘草产业项目建设,从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和农民,调动农民种植白城甘草积极性。市政府对种植面积较大和生产加工能力较大、质量信誉较好的农民和企业给予政策扶持,使白城甘草从种植面积到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白城市政府想方设法将丰富的白城甘草资源利用起来。已建设甘草种植基地50000多亩,2014年10月已通过国家GAP专家组认证;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合作社成员286名,白城林科院已经成立甘草研究所,为进一步研究人工种植甘草的品种优化、速生、高产奠定了一定基础;建成1万平方米的凉晒场地、仓库,为大量收购甘草等中药材做准备;建成两栋1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用于甘草育苗;已建成占地5万平米的甘草初加工、甘草饮片、甘草超微粉、甘草浸膏提取加工厂,2013年5月取得生产许可证,同年8月通过国家医药GMP认证。

  二、质量特色

  (一)白城甘草的感观特征。

  白城甘草的感观特色:根条粗大、质硬粉足、纤维细长、气味清香、口感浓甜、甘草苷含量高等特有品质。

  (二)理化特色。

  白城甘草的理化指标:甘草酸含量(%)≥2.1,甘草苷含量(%)≥0.55。

  三、产品的品质特色与地域的关联性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有利于减少病虫等危害;另外,白城市属于科尔沁大草原的一部分,全市天然草原和林地面积多于耕地面积,境内水资源丰富,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9条,低洼地带散布着湖泡百余个,总水域面积3029平方公里,占幅员12.49%,占吉林省水域面积31.06%,居吉林省各市(州)之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养殖、灌溉之利。能够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使白城甘草的品质有了天然的保证,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白城市地理经纬度高,日出早,日落晚,全天日光照射充足,昼夜温差大,前期的长日照有利于植物营养体生长,后期的短日照能够促进其生殖体生长,昼夜较大的温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这使得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甘草有效物质积累多、甘草酸含量高,品质极佳。因此,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白城甘草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适宜的气候。

  白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大风,风向多为西南,平均风速4~5米/秒,最高时达24米/秒,大于8级风日数平均35.4天,大风多集中在4~5月份,此时正是农田裸露的季节。夏季温热雨量集中;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为5.2℃,无霜期为130~160天。全市降水量在390毫米~41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特殊生态区。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884.9小时,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白城市属于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气温较低,特别适于白城甘草的根系生长发育;夏季雨量充沛,气温较高,湿热同步,适合白城甘草的生长发育;秋季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有利于白城甘草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白城甘草根条粗大、均匀,气清香、味浓甜。

  (三)良好的土壤。

  白城甘草生产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肥力中等,主要是淡黑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8%~3.42%,全氮含量0.12%~0.22%,全磷含量0.07%~0.20%,全钾含量1.4%~2.5%,土壤pH值7.0~8.8。因白城市地处风沙干旱盐碱区,土壤中富含盐碱,呈弱碱性,富含碳酸钙、氮、磷、钾等矿物质,在全国也是少有。且土地平整,土壤疏松,透水、透气,保存养分性能好,所以适宜中药材类作物生长需要。白城市特殊的土壤类型,使生产的白城甘草呈弱碱性,且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等含量较高,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提取。因而,白城甘草以上乘的质量,深受广大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喜爱。

  (四)优质特有的水源。

  白城市水资源储量为23.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34亿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20.83亿立方米,年可采量为1.872亿立方米。境内境内有9条主要河流,低洼地带散布着湖泡百余个。特别是白城市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此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项目之一,是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若干重大举措,主要是利用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分洪入向等工程,通过提水、引水、分水,把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水资源引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扩大水源空间、补充地下水,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实现防洪抗旱减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2015年4月,白城市又被国家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且水质PH值均大于7.0,用这样的水质浇灌,加之土壤特有的碱性,使生产出的白城甘草呈天然的弱碱性,这种独具特色的弱碱性产品,充分满足了广大制药企业需求,畅销国内外。

  

  

  白城甘草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乌拉尔甘草。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砂壤土、壤土、黄绵土,有机质含量≥2%,pH值7.0~8.5,土层厚度≥60cm。

  三、栽培管理

  1.种子处理:将甘草种子用碾米机进行打磨,使甘草籽的破皮率达到95%以上。

  2.播种:4 月中下旬到5 月中旬,当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时开始播种;直播田每亩播种量为2~3公斤,育苗田每亩播种量为10~12公斤左右。

  3.移栽:一般在4 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移栽。移栽时按垄进行移栽,每垄1行,株距按5-7cm错开摆放于沟内。盖土2-3cm, 再覆土镇压。栽后宜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15吨。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及贮藏。

  甘草在种植2~3年后进行采收,采收时多在秋季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进行。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根条粗大、质硬粉足、纤维细长、气味清香、口感浓甜、甘草苷含量高等特有品质。

  2.理化指标:甘草酸含量(%)≥2.1,甘草苷含量(%)≥0.5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